
<推2>《李存审戒子》文言文(原文,翻译,注释)
李存审戒子
【原文】:
(1)于寒微,常戒诸子73:"尔父少提(2)一剑去(3)乡里,四十年间,位及(4)将相.其间出(5)万死获一生者非一,破(6)骨出镞(7)者凡百馀."因授以所出镞,命(9)藏之,73:"尔曹(9)生于膏粱(10),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."子孙皆(11)诺(12).
【翻译】:
李存审出生贫穷没有地位,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:"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,四十年了,地位到达将相之高,那段时间里逃脱死亡而获得万分之一的生存机会并非只有一次,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
."于是,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,吩咐他们贮藏起来,说:"你们这一辈出生于富贵,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."孩子们都答应了.
【注释】:
(1)出:出身(2)提:带(3)去:离开(4)极:达到(5)出:脱离(6)破:剖(7)镞:箭头(9)命:命令(9)尔曹:你们(10)膏粱:小蝌蚪美的食物,指富贵生活,比喻富贵人家(11)皆:都(12)诺:答应
望采纳!
<推2>李存审戒子 告诉我们何道理
富贵来之不易,需知艰难创业;在安逸的生活中不
可丧失斗志,应多多历练,有所作为.
<推2>李存审戒子的翻译~~~~~
存审出于寒微,常戒诸子73:"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,四百十年间,位极将相,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,破骨出镞者凡百馀."因授以所出镞,命藏之,73:"尔曹生于膏梁,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."度
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,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:"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,四十年了,地位到达将相之高,其中在非死不可的情况下获救不只一次>>>>精品(文文)实时阅读<<<<,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回百次."于是,把所取答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,吩咐他们贮藏起来,说:"父们这一辈出身于富贵,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."
<推2>李存审诫子译文
李存审出镞教子
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,地位低微的家庭,他常常告诫俺的孩子说:"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,四十年身子里,地位达到将军宰相,这当中脱离危难,险境,得以生存(的情况)不只一次,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."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,命令他收藏起来,说:"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,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."
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,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:"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,四十年了,地位到达将相之高,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,剖开骨白从中取出的箭头共有一百多个.于是,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看,吩咐他们贮藏起来,说:"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中,应当记得你们的父亲当年起家时就是这样艰难啊."
<推2>李存审出镞教子翻译
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,地位低微的家庭,他常常告诫俺的孩子说:"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,四十年身子里,地位达到将军宰相,这当中脱离危难,险境,得以生存(的情况)不只一次,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."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,命令他收藏起来,说:"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,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."
<推2>李存审戒子翻译
翻译
李存审出身贫穷卑53,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:"你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,四十年里,地位到达将相之高,在这中间,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,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."于是,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,令他们收藏起来,说:"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,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."孩子们都答应了.
原文
李存审出于寒微,尝戒诸子73:"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,四十年间,位极将相.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,破出镞者凡百余."因授以所出镞,命藏之,73:"尔曹生于膏粱,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."诸子皆诺.
扩展资料
创作背景
本文选自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.讲述了李存审出身寒微,凭借战功官至极品.他长知"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"的道理,留给后人一份最宝贵的遗产"破骨出镞者凡百余",他希望这些从他身体取出来的箭头能时时告诫后代:今日富贵来之不易,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,要努力有所作为.
《资治通鉴》(常简作《通鉴》),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,共294卷,历时19年完成.主要以时间为纲,事件为目,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写起,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征淮南停笔,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.
在这部书里,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,供统治者借鉴,宋神宗认为此书"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",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,所以定名为《资治通鉴》.《资治通鉴》全书294卷,约300多万字,另有《考异》、《目录》各三十卷.
作者简介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96年)初字公实,更字君实,号迂夫,晚号迂叟,司马池之子.汉族,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,原籍陕州夏县(今属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世称涑水先生.
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.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前列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.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.